10多年前,
全哥通过一位基金经理“深深”的感受到基金的潜能,
形容“深深”的感受。。。是因为,
他直接就展现他过去10多年投资的“成绩单”,
在这份“成绩单” 里头,
有价值70万马币的“投资项目”,
而这些“投资项目”,
人们都称为“Fund 或基金”,
他说, 这些各种各样的Fund 可以创造出不同的收益率(收入),
同时也能达到分散风险,
因为投资人最常问的问题无外乎就是好赚吗?有没有风险?
重点是,他已经通过投资基金达到了财务自由。
任何新手投资,
都免不了要学习一大堆的“外星语”,
所以这个全新的基金新手教室系列就是为此而诞生。
信托基金(Unit Trust Fund)是什么?
官方一点的说法是,
信托基金是一种委托关系,
投资者委托专业人士帮助投资者管理资金。
在市场上有很多种Fund (投资项目)针对不同财务目标(Assets Class)及风险嗜好(Risk Rating)供投资者选择,
比如全哥投资基金的财务目标是希望回酬能够优于定期存款及作为孩子的创业基金,
所以会选择Fixed income 相关的Fund,
那么,很明显的,
全哥的Risk Rating 自然是以Low risk 低风险为主,
重点是,在投资基金前,
先了解自己的投资目标及可承担的风险,
你总不能说要找最高的回酬,最低的风险,
这种想法在我们福建人有一种说法是:
“要便宜,要好,还要两粒大奶”,
用来形容一个人过于精打细算但不切实际!!
FundSuperMart (FSMOne Malaysia)是什么平台?
Fundsupermart是一站式的基金投资平台,
它承接着几乎所有市场上主要信托基金,
这个概念就好比一家超级市场在售卖各种各种的海内外商品,
收费便宜而且又方便。
*Fundsupermart.com Pte Ltd 在2000年成立,2003年易名为iFAST Financial Pte Ltd。
*iFAST Capital Sdn Bhd 在2008年获得马来西亚证券委员会颁发的CMS许可证。 该许可证使iFAST Capital能够在马来西亚开展业务。
*2008年,iFAST Capital Sdn Bhd 在马来西亚、香港、新加坡推出Fundsupermart.com 。
*2012年,在新加坡,香港和马来西亚的Android上推出FSM Mobile应用程序。
*2013年,债券基金在FSM马来西亚以0%的初始销售费用(initial sales charge)出售。
*2014年,iFAST Corporation Ltd.(股票代码:AIY)正式在SGX-ST主板上市。
*iFAST Capital还在马来西亚投资管理公司联合会(FiMM)注册为机构单位信托顾问(IUTA)和机构私人退休计划顾问(IPRA)。
债券是什么(Bond)?
从政府或企业的角度来看,
债券是一种融资工具,
通过发行债券(Corporate Bonds & Government Bonds) 筹到资金以供发展等其他用途。
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
债券是一种投资工具供他们获得被动收入,
一般上债券归类为低风险的投资工具,
因此也被称为固定收入(Fix income ),
而投资者获得的收入不叫利息,
我们称为息票(Coupon ),
简单来说,
息票(Coupon )= 利息(Interest),
票面利率(Coupon Rate)= 利率(Interest rate),
它是新手需要了解的“外星语”,
之后你可以很帅气的跟朋友说,
最近投资的Bond Coupon rate 比FD Interest Rate 还要高,
而且Coupon 还是“定定”派发存入FSM 的Cash Account 里。。。。
你瞧!!
没准你的朋友都不知道你在说什么“外星语” ,哈哈!!
所谓的低风险,
可以参考债券发出机构的信用评估,
信用评估不是政府或企业“硬硬”讲自己是低风险就是低风险,
这样就太儿戏了,
它是由国际闻名的信评机构如标准普尔(Starndard and Poor ,简称S&P)、惠誉国际评级(Fitch Ratings)、穆迪(Moody's) 等所评估 ,
参考方式如信用评估最高的AAA ,接着是AA+ , AA- ... BB+ BB- ... 最后至CCC 为最低 。
要如何投资债券呢?
参与的基本条件是自己及配偶的净资产达到3百万,
而自己的个人年收入至少30万马币,
所以一般“低收入”的投资者无法参与投资,
不过。。。。无需绝望,
在FSM 平台有提供一个“迷你债券”(Bond Ekpress)供选择,
“迷你”到什么程度呢?
在FSM ONE 平台里选择BONDS EKPRESS 的Retail Bonds,
最低1千马币就可以开始投资了 ,
接着,全哥继续讲解一些投资规则及知识!!
以下有几个重点:
1. 每只Bond 在发行时的Annual Coupon Rate 是固定的 , 价格是以100 块开始 ,比如AHBMK 为5.45 % ,到期(Maturity Date)是2027年2月,意味着到期后只会支付价格100块 (通俗一点就叫拿回本钱)。
2.为什么有些Bond 的价格会高于100块,有的价格会低于99块 呢?原因在于这些Bond 是可以进行交易买卖的,比如你会发现有Bid price 及 Ask Price , 除了得到每年的Coupon , 投资者还能选择买卖赚取差价。
3. Bid Yield 及 Ask Yield 又是什么呢?其实它主要的功能是计算出买家与卖家的年利率,比如我们想买入一只Bond , 那么就参考Ask Yield ,想卖出就看Bid Yield 。
4.Bid Yield 或Ask Yield 虽然是让投资者参考的回酬,可是它会随着价格而变化,比如价格上涨,Yiled 就会下跌,价格下跌,Yield 就会上涨 ,与我们投资股票Dividend Yield 的道理一样。
注:如果不了解DY 的新手可以点击以下学习
Dividend Yield 的新手学问
如图中所示,AHBMK 的Ask price 为103 块,Bond Ekpress Lot size 为1000 , 换句话说,你的本金(Principal Amount)是RM1030 ,假设在计算到期及包括Coupon 的回筹Yield 是4.255% 。
至于Accrued interest 是买家需要支付给卖家的“利息”,
买家会在Coupon Payment Date中取回。在卖家持有Bond 的角度来看,Coupon Payment Date 还没到时,你投资在Bond 每天都会计算进去,所以在途中交易卖出的时候,买家需要先支付给卖家。
到了文章的结尾,
如果你们在第一次注册申请时,
在填写介绍人时,
记得输入 M0065389 ,
这样全哥就可以得到1% 一次性的Sales charge 折扣,
也有动力去分享更好的文章,
谢谢啦!!
。。。。。。
关于更多FUND SUPERMART 平台:
FSMOne Malaysia (previously known as Fundsupermart.com Malaysia) is the online unit trust distribution arm of iFAST Capital Sdn. Bhd. ("iFAST Capital").
iFAST Capital is also registered with the Federation of Investment Managers Malaysia (FiMM) as an Institutional Unit Trust Adviser (IUTA) and Institutional Private Retirement Scheme Adviser (IPRA).
iFAST Capital is also an approved Financial Adviser licensed by the Central Bank of Malaysia to conduct financial advisory business.
iFAST Capital is a subsidiary of iFAST Malaysia Sdn. Bhd. (formerly known as iFAST-OSK Sdn. Bhd.), which is wholly owned by iFAST Corporation Ltd. ("iFAST Corporation"). iFAST Corporation is headquartered in Singapore and the iFAST group of companies are also present in Hong Kong, Malaysia and China. The company was incorporated in Singapore on 10 January 2000
In 2007, iFAST Corporation launched its first overseas business, Fundsupermart in Hong Kong and in 2008, it launched Fundsupermart in Malaysia. iFAST Corporation launched its office in China in 2014.
iFAST Corporation was listed on the Singapore Exchange Mainboard in December 2014.
iFAST Corporation, via its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iFAST Financial Pte. Ltd., is Singapore's leading online distributor of unit trusts as well as the leading operator of an investment platform for financial advisers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t carries the Capital Markets Services (CMS) and Financial Adviser (FA) licences issued by the 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 (MAS), and is also one of three appointed Central Provident Board (CPF) Investment Administrators.
。。。。。。。。。。。。。。。。。。。
Securities Commission Malaysia (马来西亚证券委员会, 简称SC )
LICENSED AND REGISTERED PERSONS
https://ers.seccom.com.my/public/Default.aspx?menu=2&formname=frmSearchCom&field=name&companyname=ifast+capital&licencenumber=&licencetype=®istrationnumber=&licencerestype=0&entitytype=&__ncforminfo=zVgyHPwSNZkOlt2Ia5EmL7YYmfE7eLP30D1iXHeEDKO-4fAb5AJcZ1u8t0pCvDoFadIZ9_bJGNyR6uFX_uljmEq-lRa7iH4NN3JM1aqXtZnylCSPVmzD4Me1BgIV0KPWhDJpvM07zOxkNaJNifkv1cfMulLumGWwglIWbhBlitVE7GmjvmuwhUajRB1KXL2q9xngkuRCMj7mDj1wTKo296X8vA6k7c6cDyM3fh_zSnX6eeBvLmwq3JSUYSnKun_XKcSSCZJ0csYrSOdmt4qLa75396yyQRtTtGDxZOZJPHr_i47YOihYEr8-_6FkzNGRUIeP1vUxCl-ZqyjBB5k9UwglfEU6hCpi9CTCX9pl2Lb1b4n1NfxpzHsWQUjqgXd0X7pHhGyait9zhO4m288arc0ByS11DcP3NmI48xXFH0UaagpU2RfwzFiqznG3y9WHYy8JfBFO4iXyu4YBZ70S_jlVxxYaSRX-uBY3-1HMT8U9tTOSRQJu00YuflfwyawQg0aXBsm-Ona5WHKxRcKccW9HzdvIuif9YOA3kYGdpEjY4rFW-GYehhQLYyiyt-0vYyiaswqqOkLe00EOQbszSnQiGfSjCIF6
。。。。。。。。。。
List of Approved Financial Advisers (Bank Negara Malaysia 批准)
全哥在之前特别分享了一系列基金专业人士管理投资的经历,
书中黄金教室42:战胜华尔街 Beating The Street (麦哲论基金选股回忆录:晚期) PART 1
书中黄金教室43:战胜华尔街 Beating The Street (麦哲论基金选股回忆录:晚期) PART 2
书中黄金教室44:战胜华尔街 Beating The Street (麦哲论基金选股回忆录:晚期) PART 3
书中黄金教室45:战胜华尔街 Beating The Street (麦哲论基金选股回忆录:晚期) PART 4 (应付熊市的特别篇))
书中黄金教室46:战胜华尔街 Beating The Street (麦哲论基金选股回忆录:晚期) PART 5 失败是成功之母篇
相信阅读后会对基金有较为深入的了解。
你们可能有兴趣阅读
富豪俱乐部 (有钱人的集会所)
课外篇12:高手富豪俱乐部 (TrueVestors Club + QuanTechPro 合作篇 PART 1 )
课外篇13:高手富豪俱乐部 (赚钱的智慧篇)PART 2
喜欢的话请分享出去,顺便在面子书给个“Like ”, 因为这就是全哥的动力来源
v( ̄︶ ̄)y Just Do It~
By 全哥分享(8-6-19)
进入股市就是要防止被“抢劫”, 独立思考, 因为,股价与股票的内在价值最终会取得“平衡”.
全哥股票&投资理财新手教室 (部落格Since 8 SEP 2017)
全哥股票&投资理财新手教室 (Facebook Since 2017)
https://t.me/richbrotherschool (Telegram Since 15 FEB 2019)
您可能也有兴趣这些文章
目录分类
股票新手教室
书中黄金教室
理财新手教室
游戏王新手教室
健身新手教室
技术走火入魔教室
理财教室问诊篇
课外篇
技术篇
基本面
迷你年报篇
期货新手教室
产托篇 REITs
Wednesday, 5 June 2019
Tuesday, 4 June 2019
书中黄金教室46:战胜华尔街 Beating The Street (麦哲论基金选股回忆录:晚期) PART 5 失败是成功之母篇
全哥知道很多新手肯定非常懒惰阅读长长的文章,
如果你们对以下的内容产生兴趣,
那么才花时间阅读吧 。
1.麦哲伦基金投资组合有几百只赔钱的股,列出来名单有好几页那么长,为什么彼得·林奇还能战胜市场呢?
2.如果发现公司基本面恶化,还死死抱住这家公司的股票不放,甚至还错上加错进一步追加买入更多股票,那就应该。。。
3.第13条林奇投资法则:当一家公司即将灭亡时,千万不要押宝公司会奇迹般起死回生。
4. 当一家公司出问题前,可以从债券上提前发现。。。(全哥认为这段非常有意义的学问,必读)
5.投资周期性股票就像玩21点扑克牌游戏:如果赌的时间太久,最终会把赢来的钱再输光。
“智慧”并没有什么秘密可言,
唯独缺乏知识的人会把它当成一种“神秘”,
欲揭开“智慧”的“秘密”,
唯有坚持地多读多看多研究。
全哥小小目标,
先分享自己阅读过的100本书,
用精简的方式分享阅读的乐趣,
并且把这100本的小目标视为一个“起始点”,
一步一脚印的完整自己心目中的“财富图书馆” 。
作家简介
彼得·林奇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全球最佳基金经理”,被美国基金评级公司评为“历史上最传奇的基金经理”。林奇1977年接管麦哲伦基金,1990年急流勇退宣布退休。在林奇管理麦哲伦基金的13年间平均复利收益率达到29%,总投资收益率高达27倍,创下了有史以来最高基金业绩的神话。在人们的眼中,彼得·林奇是一个选股天才,仿佛拥有点石成金的金手指,彼得·林奇对投资基金的贡献,就像乔丹之于篮球,“老虎”伍兹之于高尔夫;他将整个基金管理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把选股变成了一种艺术。
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样一个管理140亿美元基金的专业投资者,1990年专门为业余投资者写作了一本书《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One Up On Wall Street),讲述一套简单易懂的业余投资者发挥自身独特优势战胜专业投资者的投资成功之道。连林奇本人也没有想到这本书竟然在随后的10年间重印30次并且销量超过100万册,成为最畅销也最受业余投资者欢迎的投资经典名著之一。
3年之后,即1993年,林奇又出版了一本《战胜华尔街》(Beating the Street),这本书又成为当年美国第一畅销书。
全哥不想用太精简的方式呈现这本书的精华,
全哥认为书中最精华的是他在晚期的回忆篇,文长,值得保存反复阅读!!
失败是成功之母
麦哲伦基金投资组合中持有的股票,当然不只前面我所说的那些赚钱的大牛股,还有几百只赔钱的股票。我买了之后赔钱的股票有一大串,列出来名单有好几页那么长!幸亏这些赔钱的股票都不是我的重仓股。这正是成功管理投资组合一个重要方面,那就是一定要控制亏损。
选错了股票赔了钱,这没什么好羞耻的。谁都有看错的时候。但如果发现公司基本面恶化,还死死抱住这家公司的股票不放,甚至还错上加错进一步追加买入更多股票,那就应该感到很羞耻了。这正是我一再努力避免犯下的投资错误。虽然在我的投资生涯中,持有过的赔钱股票数目要比持有过的赚钱股票数目还要多,但我绝对不会增持一家面临破产风险的亏损公司股票。因此我总结出了第13条林奇投资法则:
当一家公司即将灭亡时,千万不要押宝公司会奇迹般起死回生。
让我赔钱最多的股票,是得克萨斯航空公司,亏损高达3300万美元,幸亏我在股价下跌过程中忍痛割肉斩仓,不然在这只股票上会亏得更惨。
另一个让我赔得很惨的是新英格兰银行。事后来看,很明显,当时我过于低估了新英格兰地区经济衰退对银行业务的影响,而过于高估了新英格兰银行的发展前景。后来股价大跌了一半,从每股40美元大跌到20美元,我才开始认赔割肉卖出,跌到每股15美元时我才全部抛光。
那时候波士顿这个基金云集的地方所有的投资者,其中不少还是精明老练的投资人,都建议我趁低买入新英格兰银行。新英格兰银行股价跌到每股15美元时他们这么说,再跌到10美元他们还是这么说。后来跌到只有每股4美元的时候,他们说,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超低价买入的机会,千万不要错过。但我提醒自己,无论你买入一只股票的股价多么低,一旦跌到零的时候,你将亏损100%的资金。
新英格兰银行有大麻烦,一个重要线索就是它发行的债券表现。一家公司发行的债券市场下跌程度有多深,往往警示出公司的困境严重程度有多大。当时新英格兰银行以前发行的公司债券价格,已经从原来的100美元(面值)大跌至不到20美元,这就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重要信息了。
如果某公司具有偿付债务的能力,那么这家公司发行的1美元债券,就值1美元。如果该公司1美元的债券,债券市场价格只有20美分,显然债券市场非常清楚地告诉投资人,这家公司偿付债务能力有问题。债券市场上的债券投资人通常都是非常保守的投资者,所以他们非常关注公司的偿债能力。要知道,在公司破产资产清偿顺序上,债券还在股票之前,因此你完全可以推断,如果一家公司的债券都跌到不值几个钱时,股票就更不值钱了。从这个经验得到的投资启示是,一家公司摇摇欲坠,股价极低,如果想投资,为了避免赔得精光,先看看这家公司债券的表现如何吧!
在我投资失败的股票中,损失额排名靠前的还有:第一经理公司(First Executive),亏损2400万美元;伊士曼·柯达,亏损1300万美元;IBM,亏损1000万美元; Mesa石油,亏损1000万美元;内曼——马库斯公司(Neiman Marcus),亏损900万美元。在1987年股市崩盘中,我甚至在房利美这只大牛股上也亏了钱,那一年所有的股票都下跌。1988~1989年在克莱斯勒上也遭受亏损,不过当时我已经把克莱斯勒的仓位减少到不足基金资产的1%。
投资周期性股票就像玩21点扑克牌游戏:如果赌的时间太久,最终会把赢来的钱再输光。
最后,我注意到,在我的投资生涯中,我持有的高科技公司股票自始至终一直都是赔钱的,对此我一点也不感到意外。这些一直让我赔钱的高科技股票包括:1988年在数据处理公司上亏损2500万美元;损失量略低于数据公司的高科技股票包括:Tandem、摩托罗拉、德州仪器、EMC(一家计算机外围设备供应商)、国家半导体、微技术(Micro Technology)、尤尼塞斯(Unisys)等,当然,还有所有著名的基金都会持有但也都亏了钱的IBM。我并不懂什么高科技,但是偶尔还是会禁不住诱惑买点高科技公司的股票,结果亏上一把。
战胜华尔街 Beating The Street (全目录 )
书中黄金教室42:战胜华尔街 Beating The Street (麦哲论基金选股回忆录:晚期) PART 1
书中黄金教室43:战胜华尔街 Beating The Street (麦哲论基金选股回忆录:晚期) PART 2
书中黄金教室44:战胜华尔街 Beating The Street (麦哲论基金选股回忆录:晚期) PART 3
书中黄金教室45:战胜华尔街 Beating The Street (麦哲论基金选股回忆录:晚期) PART 4 (应付熊市的特别篇))
书中黄金教室46:战胜华尔街 Beating The Street (麦哲论基金选股回忆录:晚期) PART 5 失败是成功之母篇
书中黄金教室47:战胜华尔街 Beating The Street (25条股票投资黄金法则) PART 6 完
你们可能有兴趣阅读
富豪俱乐部 (有钱人的集会所)
课外篇12:高手富豪俱乐部 (TrueVestors Club + QuanTechPro 合作篇 PART 1 )
课外篇13:高手富豪俱乐部 (赚钱的智慧篇)PART 2
喜欢的话请分享出去,“顺便”给个Like 或 Follow 因为这就是全哥的动力来源
v( ̄︶ ̄)y Just Do It~
By 全哥分享(5-6-19)
进入股市就是要防止被“抢劫”, 独立思考, 因为,股价与股票的内在价值最终会取得“平衡”.
全哥股票&投资理财新手教室 (部落格Since 8 SEP 2017)
全哥股票&投资理财新手教室 (Facebook Since 2017)
https://t.me/richbrotherschool (Telegram Since 15 FEB 2019)
您可能也有兴趣这些文章
目录分类
股票新手教室
书中黄金教室
理财新手教室
游戏王新手教室
健身新手教室
技术走火入魔教室
理财教室问诊篇
课外篇
技术篇
基本面
迷你年报篇
期货新手教室
失败是成功之母
麦哲伦基金投资组合中持有的股票,当然不只前面我所说的那些赚钱的大牛股,还有几百只赔钱的股票。我买了之后赔钱的股票有一大串,列出来名单有好几页那么长!幸亏这些赔钱的股票都不是我的重仓股。这正是成功管理投资组合一个重要方面,那就是一定要控制亏损。
选错了股票赔了钱,这没什么好羞耻的。谁都有看错的时候。但如果发现公司基本面恶化,还死死抱住这家公司的股票不放,甚至还错上加错进一步追加买入更多股票,那就应该感到很羞耻了。这正是我一再努力避免犯下的投资错误。虽然在我的投资生涯中,持有过的赔钱股票数目要比持有过的赚钱股票数目还要多,但我绝对不会增持一家面临破产风险的亏损公司股票。因此我总结出了第13条林奇投资法则:
当一家公司即将灭亡时,千万不要押宝公司会奇迹般起死回生。
让我赔钱最多的股票,是得克萨斯航空公司,亏损高达3300万美元,幸亏我在股价下跌过程中忍痛割肉斩仓,不然在这只股票上会亏得更惨。
另一个让我赔得很惨的是新英格兰银行。事后来看,很明显,当时我过于低估了新英格兰地区经济衰退对银行业务的影响,而过于高估了新英格兰银行的发展前景。后来股价大跌了一半,从每股40美元大跌到20美元,我才开始认赔割肉卖出,跌到每股15美元时我才全部抛光。
那时候波士顿这个基金云集的地方所有的投资者,其中不少还是精明老练的投资人,都建议我趁低买入新英格兰银行。新英格兰银行股价跌到每股15美元时他们这么说,再跌到10美元他们还是这么说。后来跌到只有每股4美元的时候,他们说,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超低价买入的机会,千万不要错过。但我提醒自己,无论你买入一只股票的股价多么低,一旦跌到零的时候,你将亏损100%的资金。
新英格兰银行有大麻烦,一个重要线索就是它发行的债券表现。一家公司发行的债券市场下跌程度有多深,往往警示出公司的困境严重程度有多大。当时新英格兰银行以前发行的公司债券价格,已经从原来的100美元(面值)大跌至不到20美元,这就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重要信息了。
如果某公司具有偿付债务的能力,那么这家公司发行的1美元债券,就值1美元。如果该公司1美元的债券,债券市场价格只有20美分,显然债券市场非常清楚地告诉投资人,这家公司偿付债务能力有问题。债券市场上的债券投资人通常都是非常保守的投资者,所以他们非常关注公司的偿债能力。要知道,在公司破产资产清偿顺序上,债券还在股票之前,因此你完全可以推断,如果一家公司的债券都跌到不值几个钱时,股票就更不值钱了。从这个经验得到的投资启示是,一家公司摇摇欲坠,股价极低,如果想投资,为了避免赔得精光,先看看这家公司债券的表现如何吧!
在我投资失败的股票中,损失额排名靠前的还有:第一经理公司(First Executive),亏损2400万美元;伊士曼·柯达,亏损1300万美元;IBM,亏损1000万美元; Mesa石油,亏损1000万美元;内曼——马库斯公司(Neiman Marcus),亏损900万美元。在1987年股市崩盘中,我甚至在房利美这只大牛股上也亏了钱,那一年所有的股票都下跌。1988~1989年在克莱斯勒上也遭受亏损,不过当时我已经把克莱斯勒的仓位减少到不足基金资产的1%。
投资周期性股票就像玩21点扑克牌游戏:如果赌的时间太久,最终会把赢来的钱再输光。
最后,我注意到,在我的投资生涯中,我持有的高科技公司股票自始至终一直都是赔钱的,对此我一点也不感到意外。这些一直让我赔钱的高科技股票包括:1988年在数据处理公司上亏损2500万美元;损失量略低于数据公司的高科技股票包括:Tandem、摩托罗拉、德州仪器、EMC(一家计算机外围设备供应商)、国家半导体、微技术(Micro Technology)、尤尼塞斯(Unisys)等,当然,还有所有著名的基金都会持有但也都亏了钱的IBM。我并不懂什么高科技,但是偶尔还是会禁不住诱惑买点高科技公司的股票,结果亏上一把。
战胜华尔街 Beating The Street (全目录 )
书中黄金教室42:战胜华尔街 Beating The Street (麦哲论基金选股回忆录:晚期) PART 1
书中黄金教室43:战胜华尔街 Beating The Street (麦哲论基金选股回忆录:晚期) PART 2
书中黄金教室44:战胜华尔街 Beating The Street (麦哲论基金选股回忆录:晚期) PART 3
书中黄金教室45:战胜华尔街 Beating The Street (麦哲论基金选股回忆录:晚期) PART 4 (应付熊市的特别篇))
书中黄金教室46:战胜华尔街 Beating The Street (麦哲论基金选股回忆录:晚期) PART 5 失败是成功之母篇
书中黄金教室47:战胜华尔街 Beating The Street (25条股票投资黄金法则) PART 6 完
你们可能有兴趣阅读
富豪俱乐部 (有钱人的集会所)
课外篇12:高手富豪俱乐部 (TrueVestors Club + QuanTechPro 合作篇 PART 1 )
课外篇13:高手富豪俱乐部 (赚钱的智慧篇)PART 2
喜欢的话请分享出去,“顺便”给个Like 或 Follow 因为这就是全哥的动力来源
v( ̄︶ ̄)y Just Do It~
By 全哥分享(5-6-19)
进入股市就是要防止被“抢劫”, 独立思考, 因为,股价与股票的内在价值最终会取得“平衡”.
全哥股票&投资理财新手教室 (部落格Since 8 SEP 2017)
全哥股票&投资理财新手教室 (Facebook Since 2017)
https://t.me/richbrotherschool (Telegram Since 15 FEB 2019)
您可能也有兴趣这些文章
目录分类
股票新手教室
书中黄金教室
理财新手教室
游戏王新手教室
健身新手教室
技术走火入魔教室
理财教室问诊篇
课外篇
技术篇
基本面
迷你年报篇
期货新手教室
Sunday, 2 June 2019
全哥股票新手教室115:快餐分析篇5 :LIIHEN (7089) 利興工業 (全哥的华山伦剑篇)
每当全哥看见股价在顶峰后下跌的走势,
就想起了射雕英雄传中的“华山论剑”,
“华山论剑”是武林最頂尖人物在高峰上的武功切磋,
它是各大英雄比拼的战场,
各个都是身怀绝技的真高手。
来到股市,
总会看见许多这样的战场,
有投资的,有投机的,
都是“高手”中的“高手” (真高手与买在最高价的“高手”),
他们之间的分别是,
真高手懂得如何在不对劲前轻功“下山”(卖掉股票),
而剩下的“高手”“硬硬”要逗留在高峰上(高价住套房),
其结果是... ... “名留青史” ,
记录在年报中的股东“人数” (无名,除非是30大股东)。
回想起自己也曾经在Liihen 中 “华山论剑” ,
虽然自己没有成为买在最高价的“高手”,
不过也因为认定是基本面的好股“硬硬”逗留了一段时间才离去,
因此,这份失败的经验值得分享!!
如果把“中华料理”比喻成对一只股票深入研究基本面、技术面、宏观微观及“七七四十九关”,
那么, “快餐”就是快、简单、方便、不啰嗦,
马上来看看全哥分享的“快餐”吧。
公司简介
Liihen 是一家投资控股公司,子公司参与制造和销售家具以及经营橡胶树种植园。有六家子公司参与制造各种各样的木制产品比如bedroom sets, solid dinettes, office furniture, upholstery sofa set, utilities shelves, occasional items 及 kiln drying timber processing 。
家具产品主要是销售至海外市场,特别是美国和加拿大,占总收入的77% ,其他市场包括中东地区,亚洲地区,非洲,拉丁美洲,欧洲和澳大利亚(16%)以及本地市场(7%)。

MalaysiaStock.biz 图 :
Liihen 在2014年之后的Revenue 及 Net profit 都有明显的增长,而在2017年后就开始退步。

Investing.com 图:
美金走强,Liihen 业绩上升, 美金走弱,业绩下跌, Liihen 在2017 年的Revenue 开始裹足不前。其实,全哥也有经营国外顾客的订单,一般来说,当其他国家的货币强势代表着有购买力,那么顾客就会多下单,可是,当马币强势时就会缩减他们的购买力或使到他们向其他的国家购物。
2018年报图:
简单来说,美金走强对Liihen 的Profit 有利 。
ShareInvestor 图:
除了受到外汇的波动,马来西亚在2018年强制雇主承担外劳人头税,对于依赖外劳生产力的木业家具股是一项打击,在双重打击下,Liihen 的财务数据Gross Profit Margin 及 Pretax Margin 双双退步,值得留意的是,虽然Revenue 看似有少许的进步,可同时营运成本及原料也增加不少的负担,打压了净利润。
详细资料点击:https://funstory.org/-Newshare/n/45338
图片是来自2017年10月份星洲日报的报道:
投资股票看的是前景,对吧?
假设根据报道指出的关键字,“美国本土遭遇的最强飓风哈维冲击德州,9月新屋的销售量比预期来得高”,这意味着出口家私至美国会从中受益??
结果呢?这道新闻带着强力的催化剂使到股价火箭般的上涨,而全哥没有卖在最高点还在幻想着长期投资所带来的“无限”收益。
而事实上美国新房屋销售指数(US New home Sales Index)在2017年11月左右“硬硬的”“刺激”拉升后就开始“软”了下来,与Liihen 股价的走势极为相似,因此我们了解到,所有冲动“硬”起来的行为,肯定。。。很快软下来,这。。。就是人类的“本性” ,能理解吗?哈哈
资料来源:https://tradingeconomics.com/united-states/new-home-sales
全哥的愚见:
总结来说,
投资股票不能单看过去的财务“数据”就在梦想着所谓的长远投资,
基本面再好的公司,
一旦净利受到“短期”的影响,
股价也会在“短期”内下跌,
也许长期持有,
往后股价会回到顶峰,
不过这取决于每个投资者愿意支付的“时间成本” ,
因此,全哥的操作是配合技术面+基本面,
否则,噩梦与美梦,
傻傻分不清楚!!
其他相关的文章
快餐分析篇
如果把“中华料理”比喻成对一只股票深入研究基本面、技术面、宏观微观及“七七四十九关”,
那么, “快餐”就是快、简单、方便、不啰嗦,
马上来看看全哥分享的“快餐”吧。
快餐分析篇1:DAYANG(5073) 达洋
快餐分析篇 2:PADINI (7052)巴迪尼控股
快餐分析篇3 :JAYCORP (7152) 杰机构 - 有不干净的东西?
快餐分析篇4 :LCTITAN (5284) 乐天大腾化学
迷你年报篇
迷你年报用途是了解公司的基本资料,
不是分析,不是买卖建议,
对于英文不好的投资者或新手来说,
更应该多看,多背,多记,多学,
很多时候基础就是这样磨炼回来的。
注:全哥研究不代表持有股票或有意购买,纯粹兴趣阅读。
迷你年报篇1:MAGNI 美特工业 2017 Annual Report
迷你年报篇2:LIIHEN(7089)利興工業 2016 Annual Report
迷你年报篇3:LANDMRK (1643) 龙马 Annual Report 2016
迷你年报篇4:VIZIONE稳固控股 2017 年报
迷你年报篇5: VS(6963 )威城 2017 年报
迷你年报篇6: SAPNRG(5218 )沙布拉能源
迷你年报篇7 UNISEM(5005)友力森 Annual Report 2017
迷你年报篇8 MAYBANK (1155) 马银行 Annual Report 2017
迷你年报篇9 PBBANK(1295)大众银行 Annual Report 2017
迷你年报篇10 CIMB(1023)联昌银行 Annual Report 2017
迷你年报篇11 PTRANS (0186) 霹雳运通 Annual Report 2017
迷你年报篇12 GENM (4715) 云顶大马 AR2017
迷你年报篇13 RCECAP(9296)RCE 资本 AR2018
迷你年报篇14 INTA (0192) 英大建筑 AR2017
迷你年报篇15 ELKDESA (5228) 永联资源 AR2018
迷你年报篇16 :F&N(3689)星獅控股 AR2018
投行迷你报告
如果说平时全哥分享的迷你年报就好比“快餐”,
那么,迷你投行分析报告就好比“快熟面” ,
资料齐全、快速、方便、又简单。
投行分析报告是值得投资者参考的资料,
对于分析能力不好的新手来说,
更应该多参考不同投行的资料分析,
很多时候基础就是这样磨炼回来的。
投行迷你报告篇1:GENM (4715) 云顶大马 (RHB)
迷你投行报告篇2:MATRIX (5236) 金群利
你们可能有兴趣阅读
富豪俱乐部 (有钱人的集会所)
课外篇12:高手富豪俱乐部 (TrueVestors Club + QuanTechPro 合作篇 PART 1 )
课外篇13:高手富豪俱乐部 (赚钱的智慧篇)PART 2
喜欢的话请分享出去,顺便在面子书给个“Like ”, 因为这就是全哥的动力来源
v( ̄︶ ̄)y Just Do It~
By 全哥分享(2-6-19)
进入股市就是要防止被“抢劫”, 独立思考, 因为,股价与股票的内在价值最终会取得“平衡”.
全哥股票&投资理财新手教室 (部落格Since 8 SEP 2017)
全哥股票&投资理财新手教室 (Facebook Since 2017)
https://t.me/richbrotherschool (Telegram Since 15 FEB 2019)
您可能也有兴趣这些文章
目录分类
股票新手教室
书中黄金教室
理财新手教室
游戏王新手教室
健身新手教室
技术走火入魔教室
理财教室问诊篇
课外篇
技术篇
基本面
迷你年报篇
期货新手教室
产托篇 REITs
就想起了射雕英雄传中的“华山论剑”,
“华山论剑”是武林最頂尖人物在高峰上的武功切磋,
它是各大英雄比拼的战场,
各个都是身怀绝技的真高手。
来到股市,
总会看见许多这样的战场,
有投资的,有投机的,
都是“高手”中的“高手” (真高手与买在最高价的“高手”),
他们之间的分别是,
真高手懂得如何在不对劲前轻功“下山”(卖掉股票),
而剩下的“高手”“硬硬”要逗留在高峰上(高价住套房),
其结果是... ... “名留青史” ,
记录在年报中的股东“人数” (无名,除非是30大股东)。
回想起自己也曾经在Liihen 中 “华山论剑” ,
虽然自己没有成为买在最高价的“高手”,
不过也因为认定是基本面的好股“硬硬”逗留了一段时间才离去,
因此,这份失败的经验值得分享!!
如果把“中华料理”比喻成对一只股票深入研究基本面、技术面、宏观微观及“七七四十九关”,
那么, “快餐”就是快、简单、方便、不啰嗦,
马上来看看全哥分享的“快餐”吧。
Liihen 是一家投资控股公司,子公司参与制造和销售家具以及经营橡胶树种植园。有六家子公司参与制造各种各样的木制产品比如bedroom sets, solid dinettes, office furniture, upholstery sofa set, utilities shelves, occasional items 及 kiln drying timber processing 。
家具产品主要是销售至海外市场,特别是美国和加拿大,占总收入的77% ,其他市场包括中东地区,亚洲地区,非洲,拉丁美洲,欧洲和澳大利亚(16%)以及本地市场(7%)。

MalaysiaStock.biz 图 :
Liihen 在2014年之后的Revenue 及 Net profit 都有明显的增长,而在2017年后就开始退步。

Investing.com 图:
美金走强,Liihen 业绩上升, 美金走弱,业绩下跌, Liihen 在2017 年的Revenue 开始裹足不前。其实,全哥也有经营国外顾客的订单,一般来说,当其他国家的货币强势代表着有购买力,那么顾客就会多下单,可是,当马币强势时就会缩减他们的购买力或使到他们向其他的国家购物。
2018年报图:
简单来说,美金走强对Liihen 的Profit 有利 。
ShareInvestor 图:
除了受到外汇的波动,马来西亚在2018年强制雇主承担外劳人头税,对于依赖外劳生产力的木业家具股是一项打击,在双重打击下,Liihen 的财务数据Gross Profit Margin 及 Pretax Margin 双双退步,值得留意的是,虽然Revenue 看似有少许的进步,可同时营运成本及原料也增加不少的负担,打压了净利润。
详细资料点击:https://funstory.org/-Newshare/n/45338
图片是来自2017年10月份星洲日报的报道:
投资股票看的是前景,对吧?
假设根据报道指出的关键字,“美国本土遭遇的最强飓风哈维冲击德州,9月新屋的销售量比预期来得高”,这意味着出口家私至美国会从中受益??
结果呢?这道新闻带着强力的催化剂使到股价火箭般的上涨,而全哥没有卖在最高点还在幻想着长期投资所带来的“无限”收益。
资料来源:https://tradingeconomics.com/united-states/new-home-sales
全哥的愚见:
总结来说,
投资股票不能单看过去的财务“数据”就在梦想着所谓的长远投资,
基本面再好的公司,
一旦净利受到“短期”的影响,
股价也会在“短期”内下跌,
也许长期持有,
往后股价会回到顶峰,
不过这取决于每个投资者愿意支付的“时间成本” ,
因此,全哥的操作是配合技术面+基本面,
否则,噩梦与美梦,
傻傻分不清楚!!
其他相关的文章
快餐分析篇
如果把“中华料理”比喻成对一只股票深入研究基本面、技术面、宏观微观及“七七四十九关”,
那么, “快餐”就是快、简单、方便、不啰嗦,
马上来看看全哥分享的“快餐”吧。
快餐分析篇1:DAYANG(5073) 达洋
快餐分析篇 2:PADINI (7052)巴迪尼控股
快餐分析篇3 :JAYCORP (7152) 杰机构 - 有不干净的东西?
快餐分析篇4 :LCTITAN (5284) 乐天大腾化学
迷你年报篇
迷你年报用途是了解公司的基本资料,
不是分析,不是买卖建议,
对于英文不好的投资者或新手来说,
更应该多看,多背,多记,多学,
很多时候基础就是这样磨炼回来的。
注:全哥研究不代表持有股票或有意购买,纯粹兴趣阅读。
迷你年报篇1:MAGNI 美特工业 2017 Annual Report
迷你年报篇2:LIIHEN(7089)利興工業 2016 Annual Report
迷你年报篇3:LANDMRK (1643) 龙马 Annual Report 2016
迷你年报篇4:VIZIONE稳固控股 2017 年报
迷你年报篇5: VS(6963 )威城 2017 年报
迷你年报篇6: SAPNRG(5218 )沙布拉能源
迷你年报篇7 UNISEM(5005)友力森 Annual Report 2017
迷你年报篇8 MAYBANK (1155) 马银行 Annual Report 2017
迷你年报篇9 PBBANK(1295)大众银行 Annual Report 2017
迷你年报篇10 CIMB(1023)联昌银行 Annual Report 2017
迷你年报篇11 PTRANS (0186) 霹雳运通 Annual Report 2017
迷你年报篇12 GENM (4715) 云顶大马 AR2017
迷你年报篇13 RCECAP(9296)RCE 资本 AR2018
迷你年报篇14 INTA (0192) 英大建筑 AR2017
迷你年报篇15 ELKDESA (5228) 永联资源 AR2018
迷你年报篇16 :F&N(3689)星獅控股 AR2018
投行迷你报告
如果说平时全哥分享的迷你年报就好比“快餐”,
那么,迷你投行分析报告就好比“快熟面” ,
资料齐全、快速、方便、又简单。
投行分析报告是值得投资者参考的资料,
对于分析能力不好的新手来说,
更应该多参考不同投行的资料分析,
很多时候基础就是这样磨炼回来的。
投行迷你报告篇1:GENM (4715) 云顶大马 (RHB)
迷你投行报告篇2:MATRIX (5236) 金群利
你们可能有兴趣阅读
富豪俱乐部 (有钱人的集会所)
课外篇12:高手富豪俱乐部 (TrueVestors Club + QuanTechPro 合作篇 PART 1 )
课外篇13:高手富豪俱乐部 (赚钱的智慧篇)PART 2
喜欢的话请分享出去,顺便在面子书给个“Like ”, 因为这就是全哥的动力来源
v( ̄︶ ̄)y Just Do It~
By 全哥分享(2-6-19)
进入股市就是要防止被“抢劫”, 独立思考, 因为,股价与股票的内在价值最终会取得“平衡”.
全哥股票&投资理财新手教室 (部落格Since 8 SEP 2017)
全哥股票&投资理财新手教室 (Facebook Since 2017)
https://t.me/richbrotherschool (Telegram Since 15 FEB 2019)
您可能也有兴趣这些文章
目录分类
股票新手教室
书中黄金教室
理财新手教室
游戏王新手教室
健身新手教室
技术走火入魔教室
理财教室问诊篇
课外篇
技术篇
基本面
迷你年报篇
期货新手教室
产托篇 REITs
Tuesday, 28 May 2019
书中黄金教室45:战胜华尔街 Beating The Street (麦哲论基金选股回忆录:晚期) PART 4 (应付熊市的特别篇))
全哥知道很多新手肯定非常懒惰阅读长长的文章,
如果你们对以下的内容产生兴趣,
那么才花时间阅读吧 。
1.彼得·林奇是如何提前判断汽车行业并不乐观,尽管其他分析师都一致看好?
2.短期国债的利息率高于长期债券对股市的影响。。。
3.透支炒股有多么危险。。。
4.任何时候都必须持有一定比例的现金,因为。。。、
5.投资周期型股票,重要的是要抓住正确时机及时抛出,获利了结,不然的话。。。
6.让你赚钱最多的股票,往往也是一路上让你磕磕绊绊受伤最多的股票。。。
7.股市大跌后,超跌而严重低估的便宜股满地都是,我从中挖掘了。。。
“智慧”并没有什么秘密可言,
唯独缺乏知识的人会把它当成一种“神秘”,
欲揭开“智慧”的“秘密”,
唯有坚持地多读多看多研究。
全哥小小目标,
先分享自己阅读过的100本书,
用精简的方式分享阅读的乐趣,
并且把这100本的小目标视为一个“起始点”,
一步一脚印的完整自己心目中的“财富图书馆” 。
作家简介
彼得·林奇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全球最佳基金经理”,被美国基金评级公司评为“历史上最传奇的基金经理”。林奇1977年接管麦哲伦基金,1990年急流勇退宣布退休。在林奇管理麦哲伦基金的13年间平均复利收益率达到29%,总投资收益率高达27倍,创下了有史以来最高基金业绩的神话。在人们的眼中,彼得·林奇是一个选股天才,仿佛拥有点石成金的金手指,彼得·林奇对投资基金的贡献,就像乔丹之于篮球,“老虎”伍兹之于高尔夫;他将整个基金管理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把选股变成了一种艺术。
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样一个管理140亿美元基金的专业投资者,1990年专门为业余投资者写作了一本书《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One Up On Wall Street),讲述一套简单易懂的业余投资者发挥自身独特优势战胜专业投资者的投资成功之道。连林奇本人也没有想到这本书竟然在随后的10年间重印30次并且销量超过100万册,成为最畅销也最受业余投资者欢迎的投资经典名著之一。
3年之后,即1993年,林奇又出版了一本《战胜华尔街》(Beating the Street),这本书又成为当年美国第一畅销书。
全哥不想用太精简的方式呈现这本书的精华,
如果你们对以下的内容产生兴趣,
那么才花时间阅读吧 。
1.彼得·林奇是如何提前判断汽车行业并不乐观,尽管其他分析师都一致看好?
2.短期国债的利息率高于长期债券对股市的影响。。。
3.透支炒股有多么危险。。。
4.任何时候都必须持有一定比例的现金,因为。。。、
5.投资周期型股票,重要的是要抓住正确时机及时抛出,获利了结,不然的话。。。
6.让你赚钱最多的股票,往往也是一路上让你磕磕绊绊受伤最多的股票。。。
7.股市大跌后,超跌而严重低估的便宜股满地都是,我从中挖掘了。。。
“智慧”并没有什么秘密可言,
唯独缺乏知识的人会把它当成一种“神秘”,
欲揭开“智慧”的“秘密”,
唯有坚持地多读多看多研究。
全哥小小目标,
先分享自己阅读过的100本书,
用精简的方式分享阅读的乐趣,
并且把这100本的小目标视为一个“起始点”,
一步一脚印的完整自己心目中的“财富图书馆” 。
作家简介
彼得·林奇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全球最佳基金经理”,被美国基金评级公司评为“历史上最传奇的基金经理”。林奇1977年接管麦哲伦基金,1990年急流勇退宣布退休。在林奇管理麦哲伦基金的13年间平均复利收益率达到29%,总投资收益率高达27倍,创下了有史以来最高基金业绩的神话。在人们的眼中,彼得·林奇是一个选股天才,仿佛拥有点石成金的金手指,彼得·林奇对投资基金的贡献,就像乔丹之于篮球,“老虎”伍兹之于高尔夫;他将整个基金管理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把选股变成了一种艺术。
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样一个管理140亿美元基金的专业投资者,1990年专门为业余投资者写作了一本书《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One Up On Wall Street),讲述一套简单易懂的业余投资者发挥自身独特优势战胜专业投资者的投资成功之道。连林奇本人也没有想到这本书竟然在随后的10年间重印30次并且销量超过100万册,成为最畅销也最受业余投资者欢迎的投资经典名著之一。
3年之后,即1993年,林奇又出版了一本《战胜华尔街》(Beating the Street),这本书又成为当年美国第一畅销书。
全哥不想用太精简的方式呈现这本书的精华,
全哥认为书中最精华的是他在晚期的回忆篇,文长,值得保存反复阅读!!
策略大转变
1986年麦哲伦基金取得了23.8%的投资收益率。1987年上半年就取得了39%的投资收益率,道琼斯指数也上涨到2722.42点,创出历史新高,美国各大主要媒体一致鼓吹大牛市来了。但我却不愿盲从,5年来第一次进行策略性转移,从进攻转为防守。我认为,美国经济已经进入复苏很长时间了,那些想买新车的人也早都已经买好了,那些汽车行业分析师对汽车公司盈利预期还是非常乐观,但我自己研究后发现这些盈利预期并不可靠。于是我开始减持汽车行业股票,大量增持金融行业股票,特别是房利美公司和储蓄与信贷机构的股票。
1987年5月,麦哲伦基金资产规模突破100亿美元。这时候那些喜欢唱反调的人又开始放出冷言冷语了,他们说麦哲伦基金规模实在太大了,根本不可能战胜市场。我无法确定,这些怀疑主义者的冷言冷语对我的投资业绩的贡献有多大,但是我敢说贡献肯定不小。麦哲伦基金规模到10亿美元时,他们就开始警告说规模太大了,后来基金规模达到20亿、40亿、60亿、80亿,一直到100亿美元,他们一直警告说基金规模太大了,反倒每一次都刺激我下定决心,更加努力,把投资业绩做得更好,证明他们说基金太大不能战胜市场的看法是完全错误的。
其他大型基金达到一定规模后,就停止申购,不再向投资者开放,但麦哲伦基金一直保持开放,即使是一直保持开放这一点,也招致不少批评之声,他们指责这是富达公司过度利用我的名声,吸引更多投资资金,以赚取更多管理费。
到了1987年,麦哲伦基金规模已经相当于瑞典整个国家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但仍然能够战胜市场,这让我感到十分满意。可是为此我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让我感到身心俱疲,我渴望能有更多的时间在家里和老婆孩子在一起,而不是天天在办公室里跟那些股票在一起。其实我本来在1987年那时候就想要功成身退,准备辞去基金经理职位了,但我却又拖了3年才真正离开麦哲伦基金,原因是1987年10月的股市大崩盘,硬是把我留了下来。
我不敢吹牛说自己当时已经未卜先知预料到股市要崩盘了。其实那时候股市疯狂上涨,股价普遍高估,暴跌1000点势在必然,但事后诸葛亮只能在事后看得一清二楚,在事前谁也不知道未来股市会如何。我平时总是能够用大局观来洞察未来,我对股市长期大趋势总是持乐观态度,因此我尽量让自己忽视股市可能出现的大调整。我当时几乎是满仓,基本上把资金完全投资在股票上,手头上几乎没有什么现金,就这样进入了这次危险莫测的股市大调整。你看,我选择市场时机的本事也不过如此。
好消息是,在1987年股市崩盘前的8月份,我抛出了几十家储贷机构的股票,原来这些股票在投资组合中占的比例高达5.6%。我发现有些储贷机构的贷款实在愚蠢之极(我们基金内部的储蓄与信贷机构分析师艾利森也已经发现这一点),因此我赶紧获利了结。但坏消息是,我把从储贷机构股票上赚来的钱又去买入了其他股票。
1987年股市大崩盘之前,麦哲伦基金投资业绩为39%,而标准普尔500指数同期上涨了41%,我竟然落后于市场2个百分点,这让过去一直战胜市场的我气得简直要发疯。我记得那时我妻子劝我说:“你已经为投资者赚了39%了,只不过仅仅落后于市场2个百分点,何必为此耿耿于怀呢?”没错,事实证明卡罗琳说的是对的,我的确没有什么好抱怨的。因为到了12月时,麦哲伦基金净值大跌了11%。这让我总结了第12条林奇投资法则:
要治疗那些觉得自己的股票肯定会大涨的幻想,最好的药方是股价大跌。
我应对股市大跌的经验,最早来自于自己愚蠢幻想的破灭。1977年我刚接管麦哲伦的前几个月,大盘下跌了20%,但我管理的麦哲伦基金净值反而上涨了7%。这个暂时的胜利,让我有些昏了头,自以为很了不起,股市回调让别的投资者栽了大跟头,却难奈我何。可是等到下一次股市大幅回调,从1978年9月11日~10月31日的股市大跌,我觉得自己的幻想就彻底破灭了。
那次股市大跌相当猛烈,主要是因为,美元汇率疲软,通货膨胀压力大增,国会关于减税议案争吵激烈,美联储又紧缩银根。此外,短期国债的利息率竟然高于长期债券,这种债券反向收益率曲线十分罕见。结果股市跌幅很大,麦哲伦基金跌幅更大。从此往后,我的基金经理投资生涯中,一直持续保持这样的规律:一旦股市跌得很惨,麦哲伦肯定跌得更惨。
我担任麦哲伦基金经理的13年间,一共遇到过9次股市大跌,其中包括1987年的股市大崩盘,麦哲伦基金每次都比股市跌得更惨。在大盘下跌时,麦哲伦基金持有的股票往往比大盘指数跌幅更大,但大盘反弹时,麦哲伦基金持有的股票也往往比大盘涨幅更大。这种基金持股大幅波动的现象,我总得在年报向投资人解释才行。我找到了一个比较有诗意的说法:长期而言,让你赚钱最多的股票,往往也是一路上让你磕磕绊绊受伤最多的股票。
1987年总算熬过去了,我总算是松了一口气。1987年,我能够把麦哲伦基金的亏损弥补回来,一年到头还取得了1%的盈利,让我能连续10年保持盈利,多少也算是一个胜利。而且我的投资业绩,连续10年保持超过股票基金平均水平。此外,规律再次应验,麦哲伦基金反弹幅度也再次超越大盘。股市大崩盘暂时性地解决了麦哲伦基金的规模问题。1987年8月股市崩盘前,麦哲伦基金资产规模为110亿美元,股市崩盘之后,到了10月,麦哲伦基金资产规模就缩水到72亿美元,仅仅一周,基金资产缩水规模就相当于哥斯达黎加的国民生产总值。
我在我的上一本书《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中曾经说过,1987年股市大崩盘时,我正在爱尔兰度假打高尔夫球。那时许多投资人吓坏了,我不得不大量卖出很多股票,以筹措现金,应付基金赎回。10月份麦哲伦基金仍然有6.89亿美元申购,但赎回金额高达13亿美元,赎回以2:1的比例远远超过申购,第一次一反过去5年来申购总是超过赎回的趋势。不过麦哲伦基金的大多数持有人还是留下来与基金共渡难关,他们平静地看待股市崩盘,不过是一次大跌而已,绝不是什么世界末日,不必惊慌失措。
但是对于那些以保证金账户进行交易的投资者来说,真的是世界末日来临了。他们是向证券公司借钱透支买股票的。股价暴跌,他们的账户被打爆,只好眼睁睁看着证券公司强行平仓,把他们的股票卖掉,以补足保证金,而卖出价格往往是底板价,真是割肉割得心痛。这时我才第一次真正了解到透支炒股有多么危险。
因为预料到肯定会是黑色星期一,所以我下面的几个交易员,星期天还特别加班,以做好应付大量卖出股票的准备。富达公司整个周末都在加班,计划如何应对股市暴跌引起的巨额赎回。在去爱尔兰度假之前,我特意把现金头寸提高到一个相对而言很高的水平,相当于基金以前单日最大赎回金额的20倍。没想到这还是远远不够。股市崩盘后基金赎回如波涛汹涌。我被迫在周一卖出相当大一部分股票,周二又再次卖出相当大一部分股票。在我最想应该趁低大量买入股票的时候,我却只能为了获得现金应付赎回而卖出股票。
这表明,一只投资基金成功还是失败,基金持有人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如果在危急时刻,基金持有人能够信心坚定地持有基金,决不惊慌失措地赎回,基金经理就无须为应付赎回压力,而被迫以不合理的低价抛出股票。
股市企稳之后,福特汽车仍然是我的第一大重仓股,接着是房利美、默克制药、克莱斯勒汽车和数据设备公司。当时反弹中表现最好的是周期型公司股票,例如,克莱斯勒汽车由每股20美元反弹到每股29美元,福特从每股38.25美元反弹到每股56.625美元。但那些一直紧抱着这些周期股的投资者,后来却会非常失望。3年之后,也就是1990年,克莱斯勒股价跌到了每股10美元,福特汽车股价跌到只有每股20美元,还不到1987年股价的一半。[投资周期型股票,重要的是要抓住正确时机及时抛出,获利了结,不然的话,好股票就会变成烂股票。]克莱斯勒汽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1988年克莱斯勒每股收益高达4.66美元,市场普遍认为1989年最起码还能达到每股收益4美元,结果1989年每股收益只有1美元多一点。1990年每股收益又下降到0.3美元,1991年公司业绩更是大幅下滑,不但没有收益,反而出现了亏损。当时我看到的克莱斯勒公司的一切情况都让我十分失望,于是我就全部抛出了。
克莱斯勒业绩一路逐步下滑期间,一些华尔街分析师还在大力推荐买入这只股票。我觉得,自己对克莱斯勒盈利最乐观的预期,可以说是我认为自己已经乐观到无法再乐观的程度,却还比不上华尔街分析师们最悲观的预期盈利水平。当时我最乐观的盈利预期是每股收益3美元,而一些分析师的盈利预期却高达每股收益6美元。一旦你发现你对一家公司最乐观的预期,竟然还比不上市场上对这家公司最为悲观的预期,就得当心股价已经被高估到天上了。
1987年股市崩盘后,最赚钱的股票是成长股,而非周期股。幸运的是,我已经把汽车股抛出,把资金投资到业务一流且财务报表稳健的好公司股票上,如菲利普——莫里斯、雷诺兹-纳贝斯克公司、伊士曼·柯达公司、默克制药公司和大西洋里斯菲尔德(Richfield)公司等。菲利普——莫里斯成了我的第一大重仓股。此外,我还大量买入了通用电气公司股票,占到基金投资组合的2%。(事实上2%的投资比例仍然是不够的。通用电气公司股票市值占整个股市总市值的4%,麦哲伦基金只持有2%,这实际上是我在赌这只我十分看好并大力推荐买入的股票会下跌。继我之后管理麦哲伦基金的莫里斯·史密斯(Morris Smith)指出了我这种做法的荒谬之处。
通用电气公司的例子还表明,把公司简单分类,归入某种类型股票,然后就一直用老眼光看待这些公司,不知道根据公司发展情况而重新审视这些公司股票,是多么愚蠢的做法。市场普遍都认为通用电气公司是一只毫无生气平庸乏味的蓝筹股,有些周期股的特点,但绝对不算是成长股。但是请看看图6-1,也许你会误以为这是某个稳定成长股,如强生公司的股票走势图,可是你绝对想不到这是通用电气公司的股票走势图。
股市大跌后,超跌而严重低估的便宜股满地都是,我从中挖掘了一些不受市场青睐的金融服务行业股票,其中包括好几家共同基金公司,这些基金公司股价大跌,因为华尔街担心投资者会大量赎回基金。
1988年麦哲伦取得了22.8%的投资业绩,1989年又取得了34.6%的投资业绩。1990年我辞职那一年,麦哲伦基金照样战胜了市场。我担任基金经理的13年,麦哲伦基金年年超过股票基金平均业绩水平。1988年麦哲伦取得了22.8%的投资业绩,1989年又取得了34.6%的投资业绩。1990年我辞职那一年,麦哲伦基金照样战胜了市场。我担任基金经理的13年,麦哲伦基金年年超过股票基金平均业绩水平。
我担任基金经理的最后一天,麦哲伦基金资产规模达到了140亿美元,其中现金头寸高达14亿美元。1987年的股市大崩盘让我吸取了很大教训,任何时候都必须持有一定比例的现金。我当时还在一些具有稳定盈利能力的大型保险公司股票上大规模建仓,如美国家族人寿保险公司(AFLAC)、通用再保险公司(General Re)、普里美利加(Primerica)公司等。我还增持了制药公司股票和国防行业公司股票,包括雷神公司、马丁·马瑞塔(Martin Marietta)公司和联合科技公司等。由于华尔街以为当时苏联大力推行“公开”(glasnost)政策会结束东西方冷战,给世界带来和平,战争不再有了,国防企业的股票价格当然会暴跌。和往常一样,华尔街对国防工业实在太悲观了。
图6-1
我仍然继续不看好周期型公司股票,如造纸、化工和钢铁等行业,虽然其中有些股票价格非常便宜,但是我从各个渠道得到的消息表明这些周期型行业非常不景气。我在国外股票上的投资比例高达14%。另外我还增持了医疗服务提供行业、烟草行业和商业零售行业的股票。当然还增持了房利美股票。
房利美已经取代了福特汽车和克莱斯勒汽车的地位,成为麦哲伦基金的最重要持股。一只基金重仓投资一只股票,持仓达到5%的比例上限,而且这只股票2年上涨4倍,对基金业绩贡献当然非常大。过去5年来,房利美这一只股票就为麦哲伦基金赚了5亿美元,而房利美这一只股票为富达基金公司旗下所有基金赚的钱高达10多亿美元。这也许创下了一家基金公司从一只股票上赚钱的最高纪录。
排名第二的让麦哲伦基金最赚钱的股票是福特汽车(1985~1989年共盈利1.99亿美元),其他最赚钱的股票依次是:菲利普——莫里斯(1.11亿美元)、MCI公司(9200万美元)、沃尔沃汽车(7900万美元)、通用电气公司(7600万美元)、通用公用事业公司(6900万美元)、学生贷款销售公司(6500万美元)、凯普尔公司(6300万美元)、洛斯公司(5400万美元)。
在麦哲伦基金这9只最赚钱的股票中,有2家汽车制造公司,1家生产烟草和食品的公司,1家经营香烟和保险业务的集团公司,1家发生过事故的电力公司,1家电话公司,1家多元化经营的金融服务公司,1家娱乐行业公司,1家专门购买学生贷款的公司。它们并非清一色的成长股或周期股或隐蔽资产型股票,但就是这些股票一共为麦哲伦基金赚了8.08亿美元。
尽管由于麦哲伦基金规模很大,我买入一只小盘股数量再多,对基金业绩的影响也非常有限,但我买入的90只或100只小盘股对基金的业绩贡献汇总起来,就相当可观了。我买入的这些小盘股中,有很多上涨了5倍,还有一些更是上涨了10倍。我管理麦哲伦基金的最后5年间,表现最优秀的小盘股是:罗杰斯通信公司,上涨了16倍;电话和数据系统公司,上涨了11倍;Envirodyne工业公司、切诺基集团公司和国王世界节目制作公司等,都是上涨了10倍的大牛股。
战胜华尔街 Beating The Street (全目录 )
书中黄金教室42:战胜华尔街 Beating The Street (麦哲论基金选股回忆录:晚期) PART 1
书中黄金教室43:战胜华尔街 Beating The Street (麦哲论基金选股回忆录:晚期) PART 2
书中黄金教室44:战胜华尔街 Beating The Street (麦哲论基金选股回忆录:晚期) PART 3
书中黄金教室45:战胜华尔街 Beating The Street (麦哲论基金选股回忆录:晚期) PART 4 (应付熊市的特别篇))
书中黄金教室46:战胜华尔街 Beating The Street (麦哲论基金选股回忆录:晚期) PART 5 失败是成功之母篇
书中黄金教室47:战胜华尔街 Beating The Street (25条股票投资黄金法则) PART 6 完
你们可能有兴趣阅读
富豪俱乐部 (有钱人的集会所)
课外篇12:高手富豪俱乐部 (TrueVestors Club + QuanTechPro 合作篇 PART 1 )
课外篇13:高手富豪俱乐部 (赚钱的智慧篇)PART 2
喜欢的话请分享出去,“顺便”给个Like 或 Follow 因为这就是全哥的动力来源
v( ̄︶ ̄)y Just Do It~
By 全哥分享(28-5-19)
进入股市就是要防止被“抢劫”, 独立思考, 因为,股价与股票的内在价值最终会取得“平衡”.
全哥股票&投资理财新手教室 (部落格Since 8 SEP 2017)
全哥股票&投资理财新手教室 (Facebook Since 2017)
https://t.me/richbrotherschool (Telegram Since 15 FEB 2019)
您可能也有兴趣这些文章
目录分类
股票新手教室
书中黄金教室
理财新手教室
游戏王新手教室
健身新手教室
技术走火入魔教室
理财教室问诊篇
课外篇
技术篇
基本面
迷你年报篇
策略大转变
1986年麦哲伦基金取得了23.8%的投资收益率。1987年上半年就取得了39%的投资收益率,道琼斯指数也上涨到2722.42点,创出历史新高,美国各大主要媒体一致鼓吹大牛市来了。但我却不愿盲从,5年来第一次进行策略性转移,从进攻转为防守。我认为,美国经济已经进入复苏很长时间了,那些想买新车的人也早都已经买好了,那些汽车行业分析师对汽车公司盈利预期还是非常乐观,但我自己研究后发现这些盈利预期并不可靠。于是我开始减持汽车行业股票,大量增持金融行业股票,特别是房利美公司和储蓄与信贷机构的股票。
1987年5月,麦哲伦基金资产规模突破100亿美元。这时候那些喜欢唱反调的人又开始放出冷言冷语了,他们说麦哲伦基金规模实在太大了,根本不可能战胜市场。我无法确定,这些怀疑主义者的冷言冷语对我的投资业绩的贡献有多大,但是我敢说贡献肯定不小。麦哲伦基金规模到10亿美元时,他们就开始警告说规模太大了,后来基金规模达到20亿、40亿、60亿、80亿,一直到100亿美元,他们一直警告说基金规模太大了,反倒每一次都刺激我下定决心,更加努力,把投资业绩做得更好,证明他们说基金太大不能战胜市场的看法是完全错误的。
其他大型基金达到一定规模后,就停止申购,不再向投资者开放,但麦哲伦基金一直保持开放,即使是一直保持开放这一点,也招致不少批评之声,他们指责这是富达公司过度利用我的名声,吸引更多投资资金,以赚取更多管理费。
到了1987年,麦哲伦基金规模已经相当于瑞典整个国家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但仍然能够战胜市场,这让我感到十分满意。可是为此我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让我感到身心俱疲,我渴望能有更多的时间在家里和老婆孩子在一起,而不是天天在办公室里跟那些股票在一起。其实我本来在1987年那时候就想要功成身退,准备辞去基金经理职位了,但我却又拖了3年才真正离开麦哲伦基金,原因是1987年10月的股市大崩盘,硬是把我留了下来。
我不敢吹牛说自己当时已经未卜先知预料到股市要崩盘了。其实那时候股市疯狂上涨,股价普遍高估,暴跌1000点势在必然,但事后诸葛亮只能在事后看得一清二楚,在事前谁也不知道未来股市会如何。我平时总是能够用大局观来洞察未来,我对股市长期大趋势总是持乐观态度,因此我尽量让自己忽视股市可能出现的大调整。我当时几乎是满仓,基本上把资金完全投资在股票上,手头上几乎没有什么现金,就这样进入了这次危险莫测的股市大调整。你看,我选择市场时机的本事也不过如此。
好消息是,在1987年股市崩盘前的8月份,我抛出了几十家储贷机构的股票,原来这些股票在投资组合中占的比例高达5.6%。我发现有些储贷机构的贷款实在愚蠢之极(我们基金内部的储蓄与信贷机构分析师艾利森也已经发现这一点),因此我赶紧获利了结。但坏消息是,我把从储贷机构股票上赚来的钱又去买入了其他股票。
1987年股市大崩盘之前,麦哲伦基金投资业绩为39%,而标准普尔500指数同期上涨了41%,我竟然落后于市场2个百分点,这让过去一直战胜市场的我气得简直要发疯。我记得那时我妻子劝我说:“你已经为投资者赚了39%了,只不过仅仅落后于市场2个百分点,何必为此耿耿于怀呢?”没错,事实证明卡罗琳说的是对的,我的确没有什么好抱怨的。因为到了12月时,麦哲伦基金净值大跌了11%。这让我总结了第12条林奇投资法则:
要治疗那些觉得自己的股票肯定会大涨的幻想,最好的药方是股价大跌。
我应对股市大跌的经验,最早来自于自己愚蠢幻想的破灭。1977年我刚接管麦哲伦的前几个月,大盘下跌了20%,但我管理的麦哲伦基金净值反而上涨了7%。这个暂时的胜利,让我有些昏了头,自以为很了不起,股市回调让别的投资者栽了大跟头,却难奈我何。可是等到下一次股市大幅回调,从1978年9月11日~10月31日的股市大跌,我觉得自己的幻想就彻底破灭了。
那次股市大跌相当猛烈,主要是因为,美元汇率疲软,通货膨胀压力大增,国会关于减税议案争吵激烈,美联储又紧缩银根。此外,短期国债的利息率竟然高于长期债券,这种债券反向收益率曲线十分罕见。结果股市跌幅很大,麦哲伦基金跌幅更大。从此往后,我的基金经理投资生涯中,一直持续保持这样的规律:一旦股市跌得很惨,麦哲伦肯定跌得更惨。
我担任麦哲伦基金经理的13年间,一共遇到过9次股市大跌,其中包括1987年的股市大崩盘,麦哲伦基金每次都比股市跌得更惨。在大盘下跌时,麦哲伦基金持有的股票往往比大盘指数跌幅更大,但大盘反弹时,麦哲伦基金持有的股票也往往比大盘涨幅更大。这种基金持股大幅波动的现象,我总得在年报向投资人解释才行。我找到了一个比较有诗意的说法:长期而言,让你赚钱最多的股票,往往也是一路上让你磕磕绊绊受伤最多的股票。
1987年总算熬过去了,我总算是松了一口气。1987年,我能够把麦哲伦基金的亏损弥补回来,一年到头还取得了1%的盈利,让我能连续10年保持盈利,多少也算是一个胜利。而且我的投资业绩,连续10年保持超过股票基金平均水平。此外,规律再次应验,麦哲伦基金反弹幅度也再次超越大盘。股市大崩盘暂时性地解决了麦哲伦基金的规模问题。1987年8月股市崩盘前,麦哲伦基金资产规模为110亿美元,股市崩盘之后,到了10月,麦哲伦基金资产规模就缩水到72亿美元,仅仅一周,基金资产缩水规模就相当于哥斯达黎加的国民生产总值。
我在我的上一本书《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中曾经说过,1987年股市大崩盘时,我正在爱尔兰度假打高尔夫球。那时许多投资人吓坏了,我不得不大量卖出很多股票,以筹措现金,应付基金赎回。10月份麦哲伦基金仍然有6.89亿美元申购,但赎回金额高达13亿美元,赎回以2:1的比例远远超过申购,第一次一反过去5年来申购总是超过赎回的趋势。不过麦哲伦基金的大多数持有人还是留下来与基金共渡难关,他们平静地看待股市崩盘,不过是一次大跌而已,绝不是什么世界末日,不必惊慌失措。
但是对于那些以保证金账户进行交易的投资者来说,真的是世界末日来临了。他们是向证券公司借钱透支买股票的。股价暴跌,他们的账户被打爆,只好眼睁睁看着证券公司强行平仓,把他们的股票卖掉,以补足保证金,而卖出价格往往是底板价,真是割肉割得心痛。这时我才第一次真正了解到透支炒股有多么危险。
因为预料到肯定会是黑色星期一,所以我下面的几个交易员,星期天还特别加班,以做好应付大量卖出股票的准备。富达公司整个周末都在加班,计划如何应对股市暴跌引起的巨额赎回。在去爱尔兰度假之前,我特意把现金头寸提高到一个相对而言很高的水平,相当于基金以前单日最大赎回金额的20倍。没想到这还是远远不够。股市崩盘后基金赎回如波涛汹涌。我被迫在周一卖出相当大一部分股票,周二又再次卖出相当大一部分股票。在我最想应该趁低大量买入股票的时候,我却只能为了获得现金应付赎回而卖出股票。
这表明,一只投资基金成功还是失败,基金持有人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如果在危急时刻,基金持有人能够信心坚定地持有基金,决不惊慌失措地赎回,基金经理就无须为应付赎回压力,而被迫以不合理的低价抛出股票。
股市企稳之后,福特汽车仍然是我的第一大重仓股,接着是房利美、默克制药、克莱斯勒汽车和数据设备公司。当时反弹中表现最好的是周期型公司股票,例如,克莱斯勒汽车由每股20美元反弹到每股29美元,福特从每股38.25美元反弹到每股56.625美元。但那些一直紧抱着这些周期股的投资者,后来却会非常失望。3年之后,也就是1990年,克莱斯勒股价跌到了每股10美元,福特汽车股价跌到只有每股20美元,还不到1987年股价的一半。[投资周期型股票,重要的是要抓住正确时机及时抛出,获利了结,不然的话,好股票就会变成烂股票。]克莱斯勒汽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1988年克莱斯勒每股收益高达4.66美元,市场普遍认为1989年最起码还能达到每股收益4美元,结果1989年每股收益只有1美元多一点。1990年每股收益又下降到0.3美元,1991年公司业绩更是大幅下滑,不但没有收益,反而出现了亏损。当时我看到的克莱斯勒公司的一切情况都让我十分失望,于是我就全部抛出了。
克莱斯勒业绩一路逐步下滑期间,一些华尔街分析师还在大力推荐买入这只股票。我觉得,自己对克莱斯勒盈利最乐观的预期,可以说是我认为自己已经乐观到无法再乐观的程度,却还比不上华尔街分析师们最悲观的预期盈利水平。当时我最乐观的盈利预期是每股收益3美元,而一些分析师的盈利预期却高达每股收益6美元。一旦你发现你对一家公司最乐观的预期,竟然还比不上市场上对这家公司最为悲观的预期,就得当心股价已经被高估到天上了。
1987年股市崩盘后,最赚钱的股票是成长股,而非周期股。幸运的是,我已经把汽车股抛出,把资金投资到业务一流且财务报表稳健的好公司股票上,如菲利普——莫里斯、雷诺兹-纳贝斯克公司、伊士曼·柯达公司、默克制药公司和大西洋里斯菲尔德(Richfield)公司等。菲利普——莫里斯成了我的第一大重仓股。此外,我还大量买入了通用电气公司股票,占到基金投资组合的2%。(事实上2%的投资比例仍然是不够的。通用电气公司股票市值占整个股市总市值的4%,麦哲伦基金只持有2%,这实际上是我在赌这只我十分看好并大力推荐买入的股票会下跌。继我之后管理麦哲伦基金的莫里斯·史密斯(Morris Smith)指出了我这种做法的荒谬之处。
通用电气公司的例子还表明,把公司简单分类,归入某种类型股票,然后就一直用老眼光看待这些公司,不知道根据公司发展情况而重新审视这些公司股票,是多么愚蠢的做法。市场普遍都认为通用电气公司是一只毫无生气平庸乏味的蓝筹股,有些周期股的特点,但绝对不算是成长股。但是请看看图6-1,也许你会误以为这是某个稳定成长股,如强生公司的股票走势图,可是你绝对想不到这是通用电气公司的股票走势图。
股市大跌后,超跌而严重低估的便宜股满地都是,我从中挖掘了一些不受市场青睐的金融服务行业股票,其中包括好几家共同基金公司,这些基金公司股价大跌,因为华尔街担心投资者会大量赎回基金。
1988年麦哲伦取得了22.8%的投资业绩,1989年又取得了34.6%的投资业绩。1990年我辞职那一年,麦哲伦基金照样战胜了市场。我担任基金经理的13年,麦哲伦基金年年超过股票基金平均业绩水平。1988年麦哲伦取得了22.8%的投资业绩,1989年又取得了34.6%的投资业绩。1990年我辞职那一年,麦哲伦基金照样战胜了市场。我担任基金经理的13年,麦哲伦基金年年超过股票基金平均业绩水平。
我担任基金经理的最后一天,麦哲伦基金资产规模达到了140亿美元,其中现金头寸高达14亿美元。1987年的股市大崩盘让我吸取了很大教训,任何时候都必须持有一定比例的现金。我当时还在一些具有稳定盈利能力的大型保险公司股票上大规模建仓,如美国家族人寿保险公司(AFLAC)、通用再保险公司(General Re)、普里美利加(Primerica)公司等。我还增持了制药公司股票和国防行业公司股票,包括雷神公司、马丁·马瑞塔(Martin Marietta)公司和联合科技公司等。由于华尔街以为当时苏联大力推行“公开”(glasnost)政策会结束东西方冷战,给世界带来和平,战争不再有了,国防企业的股票价格当然会暴跌。和往常一样,华尔街对国防工业实在太悲观了。
图6-1
我仍然继续不看好周期型公司股票,如造纸、化工和钢铁等行业,虽然其中有些股票价格非常便宜,但是我从各个渠道得到的消息表明这些周期型行业非常不景气。我在国外股票上的投资比例高达14%。另外我还增持了医疗服务提供行业、烟草行业和商业零售行业的股票。当然还增持了房利美股票。
房利美已经取代了福特汽车和克莱斯勒汽车的地位,成为麦哲伦基金的最重要持股。一只基金重仓投资一只股票,持仓达到5%的比例上限,而且这只股票2年上涨4倍,对基金业绩贡献当然非常大。过去5年来,房利美这一只股票就为麦哲伦基金赚了5亿美元,而房利美这一只股票为富达基金公司旗下所有基金赚的钱高达10多亿美元。这也许创下了一家基金公司从一只股票上赚钱的最高纪录。
排名第二的让麦哲伦基金最赚钱的股票是福特汽车(1985~1989年共盈利1.99亿美元),其他最赚钱的股票依次是:菲利普——莫里斯(1.11亿美元)、MCI公司(9200万美元)、沃尔沃汽车(7900万美元)、通用电气公司(7600万美元)、通用公用事业公司(6900万美元)、学生贷款销售公司(6500万美元)、凯普尔公司(6300万美元)、洛斯公司(5400万美元)。
在麦哲伦基金这9只最赚钱的股票中,有2家汽车制造公司,1家生产烟草和食品的公司,1家经营香烟和保险业务的集团公司,1家发生过事故的电力公司,1家电话公司,1家多元化经营的金融服务公司,1家娱乐行业公司,1家专门购买学生贷款的公司。它们并非清一色的成长股或周期股或隐蔽资产型股票,但就是这些股票一共为麦哲伦基金赚了8.08亿美元。
尽管由于麦哲伦基金规模很大,我买入一只小盘股数量再多,对基金业绩的影响也非常有限,但我买入的90只或100只小盘股对基金的业绩贡献汇总起来,就相当可观了。我买入的这些小盘股中,有很多上涨了5倍,还有一些更是上涨了10倍。我管理麦哲伦基金的最后5年间,表现最优秀的小盘股是:罗杰斯通信公司,上涨了16倍;电话和数据系统公司,上涨了11倍;Envirodyne工业公司、切诺基集团公司和国王世界节目制作公司等,都是上涨了10倍的大牛股。
战胜华尔街 Beating The Street (全目录 )
书中黄金教室42:战胜华尔街 Beating The Street (麦哲论基金选股回忆录:晚期) PART 1
书中黄金教室43:战胜华尔街 Beating The Street (麦哲论基金选股回忆录:晚期) PART 2
书中黄金教室44:战胜华尔街 Beating The Street (麦哲论基金选股回忆录:晚期) PART 3
书中黄金教室45:战胜华尔街 Beating The Street (麦哲论基金选股回忆录:晚期) PART 4 (应付熊市的特别篇))
书中黄金教室46:战胜华尔街 Beating The Street (麦哲论基金选股回忆录:晚期) PART 5 失败是成功之母篇
书中黄金教室47:战胜华尔街 Beating The Street (25条股票投资黄金法则) PART 6 完
你们可能有兴趣阅读
富豪俱乐部 (有钱人的集会所)
课外篇12:高手富豪俱乐部 (TrueVestors Club + QuanTechPro 合作篇 PART 1 )
课外篇13:高手富豪俱乐部 (赚钱的智慧篇)PART 2
喜欢的话请分享出去,“顺便”给个Like 或 Follow 因为这就是全哥的动力来源
v( ̄︶ ̄)y Just Do It~
By 全哥分享(28-5-19)
进入股市就是要防止被“抢劫”, 独立思考, 因为,股价与股票的内在价值最终会取得“平衡”.
全哥股票&投资理财新手教室 (部落格Since 8 SEP 2017)
全哥股票&投资理财新手教室 (Facebook Since 2017)
https://t.me/richbrotherschool (Telegram Since 15 FEB 2019)
您可能也有兴趣这些文章
目录分类
股票新手教室
书中黄金教室
理财新手教室
游戏王新手教室
健身新手教室
技术走火入魔教室
理财教室问诊篇
课外篇
技术篇
基本面
迷你年报篇
Subscribe to:
Posts (Atom)